ACTA反仿冒貿易公約之介紹(二)

 

實習律師 邱冠文

(續前篇)

四、反仿冒貿易公約當中針對保護範圍之認定

反仿冒貿易公約(ACTA)擴大了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(TRIPs)對於仿冒品保護範圍之定義,對於侵害商標、著作權之認定上,TRIPs係依照商品進口國之法律為判斷[1],ACTA則係依據商品進出口過程當中相關國家之法律判斷[2],具體而言,包括商品出口國、進口國以及貨運過程之轉運站國家,如依照該國法律構成對商標、著作權侵害時,該國主管機關均得採取執行措施,擴大了執行之效力以及國際合作。

 

其次,在領土之認定上,ACTA認定範圍除了傳統之海關領域以外,擴大及於免稅區或其他不適用海關領域之領土[3]。在權利擁有人以及得提起訴訟之主客體亦有所擴大,包括自然人、法人、組織協會[4]

 

在智慧財產權保護範圍上,ACTA之定義包括TRIPs當中所有類型的智慧財產權[5],在ACTA公約當中邊境措施部分,不適用於專利權以及營業秘密,此外在民事執行規定部分,ACTA公約也允許各國裁量排除專利權於民事執行規範部分之適用。相對者,TRIPs在邊境措施當中僅適用於侵害商標或著作權之產品,整體而言,ACTA公約適用範圍大幅增加。

 

五、民事執行

主管機關或法院對於涉及仿冒侵權之商品得為暫時性扣押處分,且必要時得針對第三方為之,以避免該侵權品流入商業販售,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受侵害,並且得採取適當有效措施以保全相關證據[6]。且當有事證顯示對於智慧財產權人將造成難以回復損害時,主管機關得依其裁量,不須事先通知涉及侵權一方(inaudita altera parte),即採取迅速之暫時性措施以保障權利人,相對之下,於TRIPs條約當中,此種情形仍要求須通知侵權一方[7],ACTA在設計上無疑更傾向保障權利人。然而若暫時性措施事後被撤銷,則申請人對於他方因此所受損害須負賠償責任[8],以避免實務上受到濫用。

 

在執行之效果上,ACTA公約當中,司法機關針對權利人之民事執行申請,有權將涉及侵權之商品銷毀,而TRIPs當中,執行效果上僅係將侵權商品處理使之無法為原先商業使用,且要求主管機關在處分之前,應權衡侵害嚴重性、有無其他賠償方式,以及將第三方之權益納入考量[9],相較之下,ACTA之執行效果得以直接銷毀侵權商品,且未要求主管機關應為利益權衡。

 

損害賠償之認定上,向來為實務爭議聚焦點,智慧財產權利人可能有浮濫申報之問題,且損害範圍之認定不易,舉例而言,一首歌曲未經授權而下載,雖然侵害版權,但該侵害若未發生,民眾並不必然會現實去購買該歌曲,因此侵害行為不必然能夠導出現實損害。

 

ACTA公約首開先例,透過條文明定之方式,推定損害額度,並賦予權利人得選擇採用推定損害或具體舉證之方式為之[10],然而透過事前推定計算損害賠償,可能產生認定過高之問題,將成為爭議所在,後續實務上如何因應,有待觀察。



[1] TRIPs, Art. 51.

[2] ACTA, Art. 5 (d) counterfeit trademark goods; (k) pirated copyright goods.

[3] ACTA, Art. 5 (m) territory.

[4] ACTA, Art. 5 (j) person; (l) right holder.

[5] ACTA, Art. 5 (h) intellectual property.

[6] ACTA, Art. 12.1  

[7] TRIPs Art. 50.

[8] ACTA, Art. 12.3, 12.4

[9] TRIPs, Art. 46.

[10] ACTA, Art. 9.3, 9.4

arrow
arrow

    ZoomlawTrade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